政协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政协 >

大力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作者:宋戈 发布日期:2016-07-29 16:34 点击量:
【字体:
    九三学社社员宋戈,代表教育界别,在“推进我省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月协商会上作大会发言。
    一、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背景与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2003年,甘肃成为国家首批试点农家书屋工程的西部省份之一。秉承“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我管理服务,市场运作推动发展”的建设原则,在统一宣传模式、采用“社会认捐办法”、设置“农牧民书屋”、 配备“图书流动交换车”、 建立正式编制的农家书屋工程办公机构以及服务向宗教场所(主要是藏传佛教寺庙和清真寺)、农林场、无线传输高山台站等延伸等九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是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原则要求中最早的范本。2005年,甘肃省首创并实施“农家书屋”后在全国推广,共建成农家书屋16860个,总计投入4亿元,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家书屋在管理、发展和使用上弊端尽显,传统纸质文献资源数量质量均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服务模式单一落后,开放时间受限服务效率低下,管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和专业化,无可持续发展机制等问题。甘肃农家书屋面临10年再“升级”。
    二、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农家书屋
    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4 年下发了新出农字[2014]4 号《关于填报 2014—2015 年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计划摸底调查表的通知》的文件,拟对各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计划进行摸底,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文件要求以地市为单位初步测算拟建数字农家书屋数量,并合理规划建设区域,重点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文件指出,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采用的模式主要包括卫星、互联网、有限电视等几种模式。在此精神指导下,多省农家书屋借助“互联网+”计划,构建“互联网+农家书屋”服务平台,解决农家书屋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使其科学健康地持续发展。2015年,由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甘肃省财政厅牵头,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实施,中国联通技术支持,共同推出了“农家书屋”的升级版——基于无线Wi-Fi 覆盖下的“数字农家书屋”。2016年3月,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随着甘肃省首创的“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在庆阳市西峰区的试点工作顺利竣工,“数字农家书屋”智能手机客户端在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落里逐渐“流行”了起来。
    数字农家书屋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农家书屋的联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服务空间、服务时间、服务速度、服务形式以及读者参与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1、拓展服务空间与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农家书屋,“互联网+农家书屋”的服务空间和时间都得到了拓展,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享受农家书屋提供的文献借阅、影视放映、参考咨询等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人员、经费等问题带来的农家书屋日常运行无保障的问题。
    2、注重用户的参与和需求。“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注重用户参与将会成为其服务平台的核心,用户的支持,重视并强调用户的参与,尊重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用户乐于参到农家书屋的管理中来是野互联网+ 农家书屋冶“互联网+农家书屋”相对于传统农家书屋的优势所在。
    3、丰富服务的形式和手段。有了互联网的介入,农家书屋的服务形式和手段就有了质的飞跃。首先,可以实现书目数据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随时查找当地省、市、县乃至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其次,可以实现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微信、微博、电子邮件、FAQ、BBS 等形式享受在线咨询服务。还可以获得各种技术和技能的网络培训服务。
    三、甘肃省民族地区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模式与实现途径
    1、由政府主导对人财物进行整体统筹规划。甘肃省农家书屋是由新闻出版局倡导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又隶属文化厅管理(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是分设的,而到市州一级是合在一起的)。从省上一层看,农家书屋和省图书馆没有关系,而到市县不少农家书屋是县图书馆的人在进行分编等业务辅导工作。因此,要让农家书屋有效运转起来,必须理顺关系,解决好人财物的配套保障问题。首先,建设由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农家书屋为流动点的总分馆体系;
    首先应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解决书屋管理员队伍的可持续性问题,仍需要政府层面政策性支持,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新闻出版局都无法解决。充分整合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选择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文化员等担任管理员,加强对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其次,农家书屋的运行,需要可持续的经费保障。目前国家公共文化免费开放经费中,财政只解决到乡镇文化站一级,村一级据说每个村一年有10000元是国家给的经费,其中的2000元是用于农家书屋的,但这部分钱要保证一个农家书屋的运行的水、点、暖,以及人员工资等,远远不够。
    第三,为农家书屋配备各种图书、设备、资源等,全省16800家农家书屋,纸本资源配备差不多,重复且品种少,希望能够通过数字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来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整合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已有建设成果。目前该工程已建成1个省分中心、14个市(州)支中心、86个县级支中心、1227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6272个村基层服务点,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建设成果的人力、设备、资源优势,与数字农家书屋统合。
    3、由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负责整合当地资源。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应该包括数字阅读、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信息交流三个方面,数字阅读即阅读载体数字化,包括电子书、手机报等;数字化管理则是采用一套数字化的数据库系统管理农家书屋,实现农家书屋图书和借阅信息的数字动态管理;数字化信息交流,则是在农家书屋之间以及农家书屋和上级之间通过数字化交流,实现图书信息和阅读需求的即时上传和汇总,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
    4、大力开展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农家书屋,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将越来越占居重要地位。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考虑在版板许可范围内的民族地区所需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包括采购与整合OA资源)与服务共享,同时广泛吸纳社会捐赠资源。
    5、重点打造几个示范点。首先由省图书馆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数字农家书屋的雏形,然后分别在各县市区选择几个技术条件好、资源丰富、人员工作热情高的农家书屋进行试点,为其配备相关设备,加工文献资源,培训管理人员,使其可以按照数字农家书屋模式正常运行,并随时反馈运行情况。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各示范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适合当地的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然后依据标准逐步推广实施,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6、整合虚拟农家书屋与实体农家书屋。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终端和免费WiFi的虚拟农家书屋的建立只是数字农家书屋模式的第一步,将虚拟农家书屋与实体农家书屋进行有机的结合才是这个模式的关键。要想实现这个整合,首先要在全省范围内对各实体农家书屋的文献进行书目数据加工并形成全局性的书目数据库,让用户可以随时检索到书屋的任何文献,在地域环境条件许可时,还可以实现馆际互借。
    7、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服务与用户调查。目前农家书屋已经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后台统计系统,数字农家书屋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型网站,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检索、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参考咨询、公益讲座、网络培训、网上预约等基本服务,还可以实现农家书屋管理员与用户的实时互动,如QQ、微信、微博、邮件、BBS等。数字农家书屋运行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如虚拟书屋的更新率、点击率、互动平台参与人数、实体书屋的到馆率、借阅率等。
    8、数字农家书屋的考核与评估。通过总分馆层级管理体制定期对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运行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标准。
综上,在数字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功能,拓展活动形式,打造基于农家书屋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给予农家书屋新的活力,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