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优秀提案建议展示

来源:未知 作者:陈忠卫 发布日期:2013-05-09 11:22 点击量:
【字体:
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征程。新型城镇化道路正在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省实现转型跨越,缩小发展差距,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政策机遇。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平均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4%提高到2012年的52.57%。我们也发现,部分地区近些年来采取的是一条建立在低成本获取城镇建设用地、廉价使用劳动力、环境承载压力严竣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其内在隐患正在不断显现。所以,在制定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时,应当突出把握好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与工业化同步,反对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背离的道路选择。城镇化能够创造需求,而工业化提供就业机会和市场供给,两者密不可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保持与特定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的适应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由产业结构出现非农化,引发生产要素从农村流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我省未来新型城镇化道路,没有必要效仿东部省份去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而应当坚持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相适应,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的中小城镇。
    我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人均GDP已高达38354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国内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新型城镇化上,也要防止特定地区脱离其经济发展阶段,盲目地采取类似“一刀切”的城镇化运动。否则,必然会引发象部分拉美国家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一样的痛苦,离开了工业化的城镇化只能是在唱“空城计”。所以,在推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应当清醒地坚持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把科技强市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选择能够体现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且具有甘肃特色的 “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道路。
    二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我国目前大约有2.6亿进城农民工,这些非城镇户籍流动人员对于融入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有着强烈的渴望。传统的城市化往往偏向于搞房地产为先导的“物“的集聚,并没有按面向包括常住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内的所有“人”来规划新型城镇化,从而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只能是城镇化建设的“过客”而非完成迁徙的永久性城市“居民”。新型城镇化应当倡导构建起开放包容的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体系,使他们也能与城镇居民一样获得优质均等的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民生幸福工程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条件改善。
    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城镇化,目前最为关键的障碍在于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如果不改革户籍制度,进城农民就业机会及其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就无从谈起,他们要么始终生活在城市边缘,要么始终担心有朝一日被驱赶回到农村。所以,从现实角度看,各级政府部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既要遏制住把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套现农地转建设用地资金的理念,又要避免以户籍为借口,放弃给进城务工农民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做法。从长远角度看,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那种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城镇化,不是那种非理性地追求城市规模扩张和简单化地推高GDP增长的城镇化,必须把我省新型城镇化放在城乡统筹和转型跨越的总体战略上来,放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进城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双重推进的轨道上来。
    三是坚持追求城镇化质量,反对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目标定位。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虽然已达37.15%,但较全国同期城镇化率低14.12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另据最新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显示,我省部分地市的城镇化质量严重滞后于城镇化率,如兰州市城镇化率第20位、而城镇化质量却处在第104位;嘉峪关市城镇化率第5位,但城镇化质量却处在第82位。基于这种事实,我省未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设计既要考虑提高城镇化率,更要从改善城市品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同步把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效率、城乡协调的程度等反映城镇化质量的内容考虑到城镇化体系规划方案中去。2013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持续不散,空气污染程度创纪录地达到危险程度,给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敲响警钟。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大力推进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城镇化质量,谨防类似中东部地区的雾霾事件在西部上空重演。

 
[作者简介] 陈忠卫(1968- ),男,浙江东阳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九三学社蚌埠市委副主委,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主持完成其他省部级课题12项,曾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工人日报》等发表论文150多篇。2012年10月起,挂任白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