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

甘肃应率先淡化传统GDP考核、强化生态文明考核管理

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作者:张龙生 发布日期:2014-03-14 15:55 点击量:
【字体: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境内有黄河、长江和内陆河的水源区,有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等大沙漠的分布区和主要风沙源区,有高原湿地和荒漠湿地等重要湿地分布区,也有国宝大熊猫、野骆驼、普氏野马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重要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同时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生态功能,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规划的“两屏三带”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甘肃占有其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三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甘肃在国家生态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甘肃也是全国相对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大部分地区属“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甘肃又具有发展的后发优势。由于发展起点低、总量小,容易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按照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实现跨越发展。甘肃应率先淡化传统的GDP发展理念、并率先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建立生态文明政绩观和管理考核制度,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率先探索、先行一步,这不仅对本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具体建议:
    第一,在省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目标中,增加“生态方面”的指标。省政府近几年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年度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中,“生态建设”方面的指标只要有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建议增加“森林、草地、湿地面积比例”、“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等反映自然生态的指标,这些指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导致生态指标的基数差异大、无可比性,可考虑采用年度增量指标。同时,指标数据的采集和确认,要做到标准统一、具有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组织开展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的研究建立,逐步推行生态文明考核。这方面的研究试点工作一直没有停步,国内外首先提出绿色GDP的概念,其内涵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减去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的价值损失。但这个概念没有涉及到生态产品、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方面的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GDP的核算,但始终没有一套公认的核算模式,也从未以政府名义正式发布过。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生态GDP的概念,其核心是在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效益价值,即反映生态系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贡献。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考核指标体系”等考核指标和办法,逐步向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但以上指标和方法的共同缺陷,一是涉及生态效益或生态破坏损失的价值计量,方法指标不统一、边界有模糊性、计量结果缺乏公认性。二是缺乏统一的监测体系,数据采集时效性差、成本高。根据以上情况,建议组织开展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的研究建立,开展生态数据监测采集体系的建立,为开展生态文明考核管理奠定基础。并考虑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开展试点,逐步推开。
    第三,把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文明考核同步进行。生态文明考核要体现生态公平正义,表现在生态权利义务分担公平、发展权和发展机会的均等,使那些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做出贡献而失去发展机会的人们得到发展权。同时要优先考虑不利地区和成员的利益问题。只有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才能保证生态公平正义,使生态文明考核建立在公平公正的秩序之上。建议把研究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考核制度的内容之一,同步开展。包括申请国家层面、建立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涉及专项补偿、转移支付、财政、税收等系列补偿制度。